概述
生存难度 宜居
- 完全安全且稳定
- 资源丰富
- 你会非常开心
欢迎来到现实世界!
现实世界的定义及声明
现实世界有广义的,狭义的声明,本页面只为现实世界的地球(the earth)做文章。

Northern Lights in Norway
[[/div]]
概述
现实世界与屁眼世界平行而相对,但绝对比屁眼世界安全。
以下,地球以现实世界被代替。
现实世界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,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。地球表面的大约 29.2% 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。剩余的 70.8% 被水覆盖,大部分被海洋、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,也被湖泊、河流和其他淡水覆盖,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。地球的大部分极地地区都被冰覆盖。地球外层分为几个刚性构造板块,它们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在地表迁移,而其内部仍然保持活跃,有一个固体铁内核、一个产生地球磁场的液体外核,以及一个驱动板块构造的对流地幔。
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,人类只有一个地球。
现实世界特性-公转与自转
公转
现实世界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.5亿千米(9300万英里),每365.2564平太阳日转一圈,称为一恒星年。1990年,旅行者1号从64亿千米拍摄到了地球的图像。公转使得太阳相对于恒星每日向东有约1°的视运动,每12小时的移动相当于太阳或月球的视直径。由于这种运动,地球平均要24小时,也就是一个太阳日,才能绕轴自转完一圈,让太阳再度通过中天。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29.8 km/s,7分钟内就可行进12742 km,等同于地球的直径的距离;约3.5小时就能行进约384000千米的地月距离。
自转
现实世界相对于太阳的平均自转周期称为一个平太阳日,定义为平太阳时86,400 秒(等于SI86,400.0025 秒)。因为潮汐减速的缘故,当前地球的太阳日已经比19世纪略长一些,每天要长0至2 SI ms。国际地球自转服务(IERS),以国际单位制的秒为单位,测量了1623年至2005年和1962年至2005年的时长,确定了平均太阳日的长度。
现实世界上的生活情况
现实世界共有七个大洲
亚洲
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。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。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。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、乌拉尔河、里海、大高加索山脉、土耳其海峡、地中海和黑海。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、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。 亚洲是整个地球人口最多,面积最大的大洲,但整体不发达。
非洲
位于东半球西部,欧洲以南,亚洲之西,东濒印度洋,西临大西洋,纵跨赤道南北,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(土地面积),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.4%,是地球第二大洲,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,,(约12.86亿) ,,
欧洲
面积居世界第六,人口密度70人/km2,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,仅次于亚洲和非洲,99%以上人口属白色人种,比较单一。欧洲是人类生活水平较高、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及适宜居住的大洲之一。
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、乌拉尔河,东南以里海、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,西隔大西洋、格陵兰海、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,北接北极海,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(分界线为:直布罗陀海峡)。
欧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诺尔辰角,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,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。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、大陆,仅比大洋洲大一些,其与亚洲合称为亚欧大陆,而与亚洲、非洲合称为亚欧非大陆。
因为文化、经济、政治等原因,欧洲的边界总是不一样的,所以就有了多个‘欧洲’的概念。
北美洲
北美洲总面积2422.8万平方公里(包括附近岛屿),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.2%,是世界第三大洲。其东临大西洋,西临太平洋,北临北冰洋,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,东北面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,地理位置优越。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(西经55°40′,北纬52°13′),南至马里亚托角(西经81°05′,北纬7°12′),西至威尔士王子角(西经168°05′,北纬65°37′),北至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(西经94°26′,北纬71°59′)。
北美洲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。
南美洲
南美洲是陆地面积第四大的大洲对于现实世界而言,陆地面积1784万平方千米。安第斯山脉几乎纵贯整个南美洲西部,拥有美洲最高的山峰——阿空加瓜山。安第斯山脉东部就是面积广大的亚马孙河盆地,占地超过700万平方千米,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雨林。
大洋洲
大洋洲跨南北两半球,从南纬47°到北纬30°,横跨东西半球,从东经110°到西经160°,东西距离1万多千米,南北距离8000多千米;由一块大陆和分散在浩瀚海域中的无数岛屿组成了数个聚落。
南极洲进入屁眼层级最容易的地区,含有大量进入屁眼的触发器气体。
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,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%以上。大陆冰川从中央延伸到海上,形成巨大的罗斯冰障,周围海上漂浮着冰山。
整个大陆只有2%的地方无长年冰雪覆盖,动植物能够生存。气候酷寒,极端最低气温曾达-89.2℃(1983年)。风速一般达每秒17~18米,最大达每秒90米以上,为世界最冷和风暴最多、风力最大的陆地。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,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,空气非常干燥,有“白色荒漠”之称。
在南极圈内暖季有连续的极昼,寒季则有连续的极夜,并有绚丽的弧形极光出现。动物有企鹅、海象、海狮、信天翁等。附近海洋产南极鳕鱼、大口鱼等,磷虾产量全球最大。已发现矿物有煤、石油、天然气、金、银、镍、钼、锰、铁、铜、铀等,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及沿海岛屿地区。
全洲无定居居民,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极考察队建有长城站、中山站、昆仑站和泰山站。
南极洲在现实世界存在大量不确定性,所以非专业人士请勿进入,否则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,或进入屁眼。